魏茂忠,1962年生,广东英德人。1985年加入珠海特区发展公司房地产经理部,任工程部经理。后历任华发股份总经理助理、中山市华发生态园公司副总经理、华发股份中山公司副总经理,现任华发股份工程管理中心副总工程师。
36年,从“特发公司”到华发集团、再到“华发股份”,魏茂忠从一个技术员走到华发股份副总工程师的位置,海滨新村、鸿景花园、华景花园、九洲花园、华发观山水……众多精品项目曾由他经手或主持,成就了华发不同发展阶段的代表之作,也成为社会迭代的见证。
如今,回望过往,即将退休的魏茂忠仍然激情澎湃,不忘初心:“我个人的36年只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见证了华发在改革开放历程中的砥砺奋进,实际上它也是华发从珠海走向全国的峥嵘岁月的见证,是世界认识珠海的36年。”
逐梦特区,新起点,新人生
1985年的入职经历,魏茂忠印象深刻,犹在昨日。“我刚进华发就去了海滨新村项目,在工地上办公。要写材料的时候就只能去销售部的铁皮棚,甚至还在那里住过。”
华发集团的前身,是1980年成立的珠海特区发展公司房地产经理部(以下简称特发公司)。魏茂忠去工程管理处报到时,部门里只有三四个老员工。那时的魏茂忠不敢想象,几十年后这家公司会在全球有超过四万名员工。
特发公司办公地设在水湾路,那时还只是一条沙尘滚滚的泥路。魏茂忠从暂住的韶关招待所出发,沿着还在修的迎宾路一路骑车到水湾路。路窄,坑多,半路下车推行是常有的事。从尘土飞扬到平坦宽阔,每一条道路的“变身”史,都是一代特区建设者奋斗之路的见证。
1998年摄于珠海海滨新村项目部(左为魏茂忠)
当时才二十多岁的魏茂忠跟着前辈同事边学边做。看图纸、核对现场、督办进度、检查验收……工期紧张的时候,大家更是“无所不用其极”。“有个最经典的故事,施工单位的负责人有次生病打吊针,是在工地现场打的。没空在医院等,就拿了药水回到工地,找个说是懂的人来扎针”,魏茂忠笑道。
珠海经济特区面貌日新月异,为了能高效、优质地完成每个建设项目,魏茂忠和同事全心扑在工作上。遇到困难、克服困难,工地出现问题,通宵解决,绝不退缩或拖延。至八十年代末,特发公司房地产部成功开发了丽景、美景、九洲花园等多个精品楼盘,无论是业内还是市民之间,皆有口皆碑。华发人创业奋斗、勇于担当的精神,是自身前行的基石,亦被大众一致认可。
坚实稳健,从特发到华发
在第一代特区建设者的勤恳努力下,特发公司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房地产部跳出原有体制限制,成立了华发集团,并于1991年正式独立运作。关林炳任华发第一代掌门人,他领到的3000元开办费,成为如今华发的起点。
时任华发集团工程部经理的魏茂忠,跟着集团领导们将工程项目从拱北开拓到前山、湾仔乃至整个珠海。在外资规模减少、外销房滞销的关头,华发果断将主营业务转为内销房,并跳出了行政意义上的特区范围。
翠景工业区、翠景花园、豪景花园、华景花园……从纯住宅做到工业厂房,华发集团产品类型更为多元,产品规模持续扩大,“华发人见步行步,但总能紧跟时代脉搏。”魏茂忠说。
珠海市政府看到了华发作为“城市建设者”的优势,于是给关林炳下达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在澳门内港对岸的湾仔茂丰围,兴建一个高质量、高档次的住宅建筑群,迎接1999年澳门回归。魏茂忠明白,“这个项目说明了上级对华发的信任,一定要做出影响力。”
为了将住宅“做出气势”,鸿景花园的建筑用材不仅质量上乘,而且大胆创新,“那时其他住宅普遍用的是普通的马赛克,但鸿景要用高档的瓷砖。”
不仅如此,鸿景花园的建造过程还体现了华发的重要特质——稳健。根据国家规定,现在的建筑外墙材料都要做一个抗拔试验,以测试材料的牢固程度。但八、九十年代时,国内尚未规范推广,鸿景花园又使用了许多新工艺,都是未经测试的。但经过二十年风雨,鸿景花园的外墙依然牢固、完整。“这是因为华发对用料的控制非常严格,关总对水泥标号的使用和施工方的选择都有严格的要求,保证使用高标号的优质水泥,我们绝不偷工减料。”
1999年,严格施工又大胆创新的鸿景花园被评为“全国城市住宅小区建设试点银质奖”,为珠海市第一次摘下这项全国房地产业的桂冠。
对品质的追求、对专业的坚持早已深深烙在华发的企业基因里。对工程中每个环节的精准把握,让华发做出的每一个楼盘都是精品,住户住着省心、放心,这一点也让魏茂忠深以为荣。
开放思路,追求卓越
跨入21世纪,带领华发人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稳健走过了二十年的关林炳,将接力棒交到了袁小波手中。此时,部队出身的袁小波刚刚卸任珠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袁总是个作风严格、要求很高的人”,魏茂忠说,“他不止要求质量,追求的是极致完美。”
魏茂忠记得,那时公司的人都还是老气沉沉的,穿衣服只有黑白灰、思想也比较保守。而袁小波一来到位于丽景花园的华发集团办公楼,就要把原有的围墙拆掉、并对内部重新装修。“现在回过头看,其实就是叫我们一定要开放思路、与时俱进。”
受时代的局限,那时的华发员工们都还只是专注于自己专业领域,“设计怎么出图纸我们工程的就怎么做,较少考虑你设计得合不合理、是不是市场需要的。”而袁小波要求全体员工,学习外贸知识和西方的项目运作流程,各部门联动、提前介入工程项目。
在华发股份顺利上市后,以市场为导向更成为重要的工作方针。一次出差途中,袁小波让魏茂忠一定要去进修,为了抓住外贸发展的黄金时期,还要学英语,“其实我现在也没学会”,魏茂忠笑道。但那次十分钟的谈话,成为魏茂忠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
转变思路的过程虽然痛苦,但魏茂忠开始积极奔走在设计、工程、成本等各部门之间。作为华发股份的总经理助理,他将原材料、市场、客户等的目标和需求都烂熟于心并反馈在工程环节,打通了项目链条。后期业主的住房出现了问题,他也亲自跟进,“业主的眼界越来越高,我们一定要跟上新时代的市场需求”。
成功“跨界”的魏茂忠,将经验带到了华发在中山的项目中。随着华发股份业务拓展、规模扩张,魏茂忠也于2008年赴华发中山公司任副总经理,主管工程。他不仅严把质量关,同时与设计、销售、物业等多部门保持密切沟通。
工程部门的提前介入,使中山公司找到了能力与项目需求高度匹配的优秀设计团队。公司对设计团队提出了自己的规划与想法,磨合出了令人满意的产品图纸,并多次邀请设计团队来项目现场踏勘,及时沟通需求和进展。
中山华发观山水实景图
代表作中山华发观山水项目,定位为休闲颐养的地产项目,百万元级别的山湖小别墅点燃了中珠市场的热情。直到现在,华发观山水依然在专业地产媒体的排名中占据三乡镇人气楼盘第一名。
尽管如此,魏茂忠却觉得中山项目还有许多可改进之处。他总是不断自省自查,对自己说如果眼光能再超前一点,预算再做好一点,工作再细心、坚持一点,项目就能更加完美。他更直言,到现在依然没有一个作品是自己满意的,“我从华景花园开始主持项目,但那时没考虑到有分体式空调,造成后来空调机只能外挂,外立面不好看。所以九洲花园二期三期就全部改进了。我们都说,做工程的人最好不要回去看自己的项目,那里留有太多遗憾。”
在魏茂忠身上,华发人追求卓越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也正是秉持着这样臻于完美的“产品主义”与工匠精神,华发人总能不断突破自己,交付经得起时光检验的答卷。
跨越发展,追赶时代潮头
2012年,李光宁成为华发集团的新一任掌舵者。刚刚年逾不惑的李光宁,其实已是老华发人。“李总在九十年代初期就入职华发了。他学企业管理出身,受过高等教育,我们那时就知道他会是企业管理的一把好手。”魏茂忠称赞道。
李光宁上任后,华发集团开启了“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战略,打开了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与此同时,魏茂忠也拿到了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的硕士学位证书,以更开阔的眼界和更专业的能力,为亟待腾飞的华发集团助力。
“三代领导人都很有魅力,值得我去追随。”五十多岁的魏茂忠,以不输年轻人的决心和行动力依然奋战在项目一线,并将李光宁的“精细化管理”战略在项目中坚决执行。
“所谓精细化,以运作周期为例,项目进度拖一个月,积压的资金利息成本是很高的。所以李总一上来就对资金周转抓得很严,从拿地、投拓、运营,到设计、工程、销售,全部是联动的。”
在这样的高效协同下,华发集团的业务全面铺开。公司从“以前项目量很小”,到如今仅用了4年,华发股份就实现了从年销售一百多亿元到一千多亿元的飞跃,资产规模同比大增37%。魏茂忠说,能参与并见证公司的高质量跨越发展,他觉得“与有荣焉”。
2020年摄于上海泗泾项目部
魏茂忠职业生涯的大半岁月在华发度过,他也一直在不断突破自己。作为六十年代生人,魏茂忠也担忧自己被时代淘汰,于是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时代发展的前沿阵地选择了一家敢于乘风破浪的企业。“我在华发成长了很多,以前我比较内向、保守,现在我的思维很开拓,容易跟人交流,看问题不那么僵化了。”
魏茂忠用“平凡、务实、幸运”总结自己过去的这几十年经历。技术工人虽是一个普通的起点,但他有幸在华发追随了三代有追求、善拼搏的领导人,他们赋予了公司改革创新、稳中求进的企业特质,也给愿意不断进取的魏茂忠提供了宽广的平台,“华发的三代领导人有个共同的特点,都能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在时代的洪流面前,他们敢闯敢拼,带着我们不停地往前走。”
能追得上时代的步伐,魏茂忠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伟大的时代属于每一个人,也不会辜负每一个人。